智慧醫療讓看病“觸手可及”
“手機上能直接掛號,掃二維碼能直接繳費,自助簽到能取藥……現在到醫院看病,真是省心又省力。”4月20日,在海口市人民醫院二樓取藥窗口,市民王篤君開心地說,過去到醫院看病要排隊掛號、繳費,然后等待取藥,特耽誤功夫。如今,“互聯網+醫療”建設簡化了就醫流程,到醫院看病不用再來回奔波,醫保結算也很方便,看病就醫體驗感不斷提升。
海口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以來,海口依托互聯網,通過改造升級基礎設施,拓展“城市大腦”工程項目、發展遠程醫療等舉措,積極推進智慧醫療建設,不斷簡化就醫流程,實現“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為群眾看病就醫“減負”,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全面夯實智慧醫療發展基礎 升級改造基礎設施
“不用麻煩護士,自己直接能測量血壓,很方便。”4月20日,在龍華區新坡鎮衛生院智慧小屋健康亭內,市民王興正自行開展身體健康檢測。期間,他在健康亭上刷了一下身份證,便開始免費自助測量身高、體重、血糖、血壓、心電、血氧和人體成分等方面的數據。此外,根據健康評估,健康亭會在飲食、運動等方面作出相關提示和健康建議。據介紹,這只是海口加快推動智慧醫療發展的縮影之一。
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以來,海口不斷加快推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夯實智慧醫療發展基礎。在全市21個街道、22個鄉鎮,245個行政村實現基層醫療機構行政區域全覆蓋,完成26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為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置智能體重測量儀。同時,通過試點方式,在部分鄉鎮衛生院設置智慧小屋,投放健康亭,放置多功能自助終端,方便市民自助掛號、取檢查報告等,為市民看病就醫節省時間。此外,在市域內各大醫院,多功能自助終端已經成為市民看病就醫不可或缺的“智能小助手”。
今年3月,海口市人民醫院在門診大廳和二樓、三樓投放了藥房自助簽到機和多功能自助終端。市民只需將醫生的處方或放射科二維碼放置在智能設備的掃描口進行掃描,就能實現取藥或即時取片。
“以前取藥要先把處方遞給取藥窗口,等著配藥、取藥。”海口市人民醫院藥學部門診藥房組長吳映瓊告訴記者,如今有了藥房自助簽到機,市民在機器上簽到后,不需提交紙質處方,藥房工作人員能直接通過電腦查看處方進行配藥,避免了藥房窗口人群擁擠,進一步方便了市民就醫,“如果有事,可以暫時不取藥,到方便的時候再來。”
值得一提的是,海口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海口骨科與糖尿病醫院的骨科機器人等智能醫療設備,也為海口智慧醫療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搭上智慧醫療發展快車,不斷升級改造的基礎設施為市民帶來了舒適的看病就醫體驗感。“不用樓上樓下來回跑,方便又省事。”4月22日,在海口市人民醫院,通過藥房自助簽到機取藥的市民張強笑著說。
積極構建智慧醫療發展網絡 拓展城市大腦項目
“智慧醫療能進一步簡化就醫流程,解決市民看病就醫奔波。”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以來,海口依托互聯網,從院前急救出發,積極構建智慧醫療發展網絡,有效簡化就醫流程,提升醫療服務能力。
4月21日,海口市120急救中心調度指揮大廳屏幕上,市內各站點的救護車值班情況一目了然,正值班的救護車內情形也一覽無余。
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付杰介紹,“十三五”以來,海口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急救”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院前急救指揮調度系統信息化建設。2018年,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引入急救優先分級調度系統,有效實現電子病歷、現場視頻傳輸、病人信息采集傳輸等功能,提高了應急救援處置效率。
海口在全市重點公共場所、機關單位、學校、景區等點位安放自動體外除顫儀(AED)設備,通過微信“城市服務”的海口市急救服務功能,為市民提供即時的AED設備查詢以及急救知識學習服務,助力海口搭建智慧醫療發展網絡。市民李紅感慨,以前去醫院看病,早上8點鐘不到,大廳掛號處就已排了近20人。隨著智慧醫療發展,如今,看病“不用起早”已成為生活新常態。
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三五”以來,依托海口城市大腦示范項目,搭建了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并與椰城市民云公共服務平臺APP對接,提供更全面的個性化、智能化醫療健康應用服務,實現“互聯網+醫療健康公共服務平臺”的預約掛號、診療記錄查詢、檢驗結果查詢、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等便民服務。
通過椰城市民云APP,市民能實時了解每家醫院的預約情況,平均就診時間,剩余的號源、科室床位情況等,并可根據需求選擇醫院就診。
“完成預約后,可通過大數據向患者展示路況信息,多維度服務患者。”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解釋,異地游客來海口旅游,需要就醫時同樣可通過平臺預約,享受最快速便捷的就醫體驗服務。就醫后,患者可實時查詢就診報告及診療記錄。
記者從海口市醫療保障局了解到,海口積極推進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優化跨省異地就醫備案流程,實現備案登記即時辦理,為異地參保人來海口就醫結算提供方便。去年,海南正式開通“村醫通”便民服務工程,依托“村醫通”項目,海口城鄉居民就近就醫可實現實時聯網結算報銷,推動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提升市民看病就醫的獲得感。
提升智慧醫療發展能力 開展遠程醫療服務
“阿叔,現在做個心電圖,檢查下身體,您放松心情就好。”4月8日,在海口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呂蔡一邊為78歲的張文豐做心電圖一邊介紹,過去做心電圖需患者前往心電圖室,現在有了床邊心電圖儀,各科室可根據治療需要自行開展心電圖監測,并通過遠程傳輸,將心電圖數據實時傳輸至心電圖室。
在海口,遠程醫療服務不僅體現在醫院內部各學科聯合診療中,還體現在各醫聯體單位搭建的遠程診療中心,以及本土醫療機構與省外醫療機構搭建的遠程醫療平臺中。
據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以來,海口積極推動遠程醫療發展,不僅在各醫聯體單位形成遠程醫療服務網絡,還積極引進國內優質醫療資源,借助現代化遠程醫療設備,不斷提升本土智慧醫療發展能力。
當前,在市域內,海口正建設上海六院海口醫院影像、心電、超聲中心和遠程會診中心,實現與全市21個鄉鎮25家衛生院的互聯互通,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智慧醫療服務能力。
與此同時,海口市婦幼保健院試點建設遠程胎心監護中心,通過與北京一家遠程胎心監護儀生產公司合作,借助遠程胎心監護儀等設備,讓孕婦在家實現實時的胎心監護。
上海六院海口醫院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骨腫瘤科及足踝外科聯合開設的遠程醫療門診每周一都設遠程門診,患者可通過遠程設備直接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專家進行溝通。同時,全省首個完整超聲影像遠程診斷系統也在該醫院上線。依托該系統,海口市人民醫院海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在線與上海六院海口醫院醫生實現遠程會診。
“在海口能掛到上海的專家號,方便又省事。”4月12日,在上海六院海口醫院,因運動時腳部不適前來進行遠程就診的市民劉順章表示,以前找上海的專家看病得去當地,但是現在海口發展智慧醫療,搭建了遠程醫療平臺,引入了上海等地的優質醫療資源,市民不出島就能享受到國內優質的醫療服務。
“發展智慧醫療,一方面要有力破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方面要進一步提升本土醫療服務能力。”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說,推動海口智慧醫療發展,有利于推動海口醫藥體制改革發展,提升本土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將為市民帶來更便捷、更優質的看病就醫體驗,有利于海口營造優質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外來人才、外來企業落地,助力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來源:海口日報